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
一是土地成本上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2001年的13004万公顷减少到2010年的121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比例从13.54%减少到12.68%。针对土地严重短缺的现状,我国建立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方面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十分巨大,土地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价格不断攀升。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地价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1212元/平方米上升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3049元/平方米,商业、居住、工业地价水平分别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2006元/平方米、1184元/平方米和482元/平方米上升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5654元/平方米、4518元/平方米和652元/平方米,大多增加了2—3倍。
二是原材料成本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除2002年和2009年外,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在2001—2010年间每年都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增加幅度尤其明显,前者在2004年、2008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4%、18.4%,后者在2004年、 2006年、2010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1%、30.8%、22.2%。
三是能源成本上升。国际油价已从2004年的30美元/桶上升到2011年的120美元/桶。2011年以来,全国煤炭价格高位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2011年4、5月份局部地区电煤市场出现偏紧现象,2011年7、8月份市场价格高位回落,自2011年9月份开始煤炭市场再次呈现市场资源偏紧、价格上升趋势,之后维持高位稳定状态。2011年部分城市天然气价格有所上调,部分地区的车用天然气价格也有所上涨。中电联在《2012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认为,电煤矛盾仍然突出,电煤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经历了一个大幅提升的过程。200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834元。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10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6539元,是2001年的3.4倍,年均增长10.l%,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2005年部分地方开始出现“民工荒”。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和2010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这都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
五是资金成本提高。近三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的历史高点,虽然2011年年底开始连续两次下调了0.5个百分点,但目前仍处于20.5%的高位。
这导致资金供给偏紧,推高了资金成本。同时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连续五次上调贷款利率,其中短期6个月内、6个月至1年贷款利率分别从4.86%、5.3l%上调至6.10%、 6.56%,中长期1年至3年、3年至5年、5年以上贷款利率分别从5.40%、5.76%、5.94%上调至6.65%、6.90%、 7.05%。民间融资成本则更高,担保公司在给中小企业融资时,在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年利率都高达本金的20%;如果抵押物不足,年利率可高达本金的50%到60%,甚至更高。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分别为23.0l%、24.14%、24.81%、24.43%、24.60%、24.38%。